在了解汽蚀汽蚀现象前,我们来先看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。

汽蚀现象是一种发生在水泵内部的腐蚀现象。当离心泵的进口压力小于环境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,液体中会有大量蒸汽溢出并与气体混合形成许多小气泡。当气体到达高压区时,压力上升,蒸汽凝结,这些气泡便破裂消失,导致产生局部真空,液体质点(即液体分子团)将快速冲向气泡中心,质点的相互碰撞,会产生很高的局部压力。如果气泡在金属表面(如叶片)上破裂凝结,则会以较大的力打击叶片金属表面,使其遭到破坏,并产生震动。这种现象称为“汽蚀现象”。

当吸入端压力低于液体的蒸汽压时(下图中的黄点),便有小蒸汽泡形成。当压力上升时(下图中的红点),这些气泡便破裂,并释放出冲击波。结果,叶轮可能被所释放的能量损坏。

水泵产生汽蚀现象后:
其中,最常见的损坏部件就是叶轮。(叶轮的损坏率取决于材料的特性。在不同的叶轮材质中,不锈钢比青铜的耐气蚀性更强,青铜比铸铁的耐气蚀性强)从而导致水泵的性能下降。
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水泵性能参数,就是汽蚀余量( NPSH ),
汽蚀余量(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),也就是 NPSH 值,表示泵无法出现真空的程度。也是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,单位用米(水柱)标注。通常来说,就是将水吸至高出海平面10.33米的地方(见下图)

NPSH 分为两种: NPSHr 以及 NPSHa
NPSHr (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 )
●为泵汽蚀余量,又叫必须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;
●是为了保证泵能够长期稳定正常工作所须保证的余量
●它由泵的水力模型和制造质量确定,是泵本身的一个性能参数,
与泵的设计、进出口单向阀结构、液力端结构等等直接相关,与泵的安装高度无关;
● NPSHr 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。
NPSHa (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available )
●为装置汽蚀余量,又叫有效汽蚀余量;
●是系统装置能够为泵提供的可用余量;
●它与装置系统的源头压力、系统管路参数和走向布置、物料在管路中的流量和流速有关,与泵的安装高度密切相关:安装高度越
高, NPSHa 越低
● NPSHa 越大越不容易汽蚀。

为保证泵的长期稳定运行,NPSHa与NPSHr的关系须为:NPSHa>NPSHr
一个计算案例:
天津某锅炉供热厂采用 LS 泵从热水炉抽热水,水温为80度。假设该 LS 泵的必需汽蚀余量为3米,水泵安装位于锅炉热水液面上方2米,抽水管路损失为1米水头。那么这样的设计合理吗?


在泵的必须汽蚀余量( NPSHr )一定的情况下,提高进液装置有效汽蚀余量( NPSHa )的常见措施有哪些呢?
1.提高压力源头
●增加溶液箱高度;
●增加溶液箱内压力:
2.减少压力损失
●增大管径或缩短管路长度;
●增大单向阀尺寸;
●采用 HPD 泵头或柱塞泵头;
●在泵入口附近加装竖直立管;
●采用低速泵或多头泵;
3.其他
●降低物料温度,使蒸气压降低;
●加热物料,使粘度降低;
●选择压力限低的泵头;
选型及安装时,需要考虑 NPSH 影响的情况有哪些呢?
●吸入提升安装(液位低于泵吸入口)时;
●液体质地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粘性物料时;
●需要部署长距离管线时;
液体质地为挥发性物料时;
●液体质地为高温物料时 etc .